缸蓋水套芯結構雖然復雜,但砂芯尺寸小,所以一直在28612射芯機上制芯,原制芯工藝是分成兩半制芯,下芯時靠兩只定位塊組裝在一起。由于射出的砂芯容易變形,澆出的鑄件水腔里有披縫,影響了水腔的光潔度,于是考慮整體砂芯的設計。
根據砂芯實樣,由于進氣道上面的砂層比較薄,去掉這部分的砂對缸蓋水容積影響相對來說小,這樣,水套芯砂芯結構。其熱芯盒設計則考慮進氣口朝下、排氣口朝上、左右頂芯的射芯方式。這樣設計進氣芯一邊可以順利起模,而排氣鑲塊一分為二,座圈孔處的鑲塊在動芯盒上,順拔模,不阻礙砂芯起模,而排氣口處的鑲塊在頂芯前先拿掉,否則難以起芯。
如果排氣口的鑲塊做成活塊,讓操作工手工起模,會有兩個不利:一是射頭與工作臺之間的位置限制,即使在頂升缸允許的范圍內,增加了立柱的高度100m,手工還是難以操作。二是鑲塊被砂層所包圍,覆膜砂固化后與芯盒及鑲塊的附著力強,用力不均會破壞砂芯。所以好是利用氣缸控制抽塊,就可以克服上述不足。
由于在射砂板上增加了氣缸缸體,與射頭裝配后,減少了射砂頭的面積,而水套芯砂芯結構比較復雜,如果射制砂芯時覆膜砂的流動不暢,就很難砂芯被射足。所以在設計的氣缸上方增加了導砂塊,角度1200。
排氣道上、下的砂層較薄,動芯盒、定芯盒里有加熱管,射砂后固化應該不成問題,為了簡便起見,排氣抽塊不安裝加熱管。
操作工序是:左右芯盒合模一手動控制射砂板上的小氣缸使排氣抽塊合模到位一射砂一全部固化后一手動控制射砂板上的小氣缸使排氣抽塊抽出一左右開模一動芯盒頂芯一取芯。
在初次試模中,合模時排氣抽塊能順利到位,但砂芯固化后,氣缸不能使排氣抽塊順利起模,需人工敲打。主要原因是一模兩只砂芯,有兩只排氣抽塊,木身的重量加上固化后砂的附著力,氣缸力量不夠。受射頭尺寸的限制,氣缸直徑不能放大,只能在抽塊上想辦法。
氣道鑲塊的制作是這樣的:由三座標測量儀測出氣道實樣,并轉化成數字化文件,然后在計算機設計軟件中,將測量的數據轉化成數字化模型,這樣就可以進行模具的設計、數控加工,而氣道鑲塊則是在氣道模型的基礎上加上壁厚5m,再進行分型而成。